儿童心理|小孩子会撒谎么?家长该如何应对谎言! 天天百事通

来源:顶端新闻 2023-07-04 08:02:06
#亲子健康守护计划##儿童心理#

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的,然而过度的爱护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。

现在的熊孩子越来越多,他们大都缺乏教养,不懂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,行为没有任何顾虑,因此总是会激怒他人,而在别人想要代他父母教训孩子的时候,他们的父母便冲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,俗称"护短"。

"他还是个孩子,你一个大人跟小孩计较什么?""他还是个孩子,会说谎吗?"


(资料图)

这一句句"经典名言"把受害者呛得说不出话来,而且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,很多人都对熊孩子产生了更大的敌意,当他们看到网络上有人教训熊孩子,不禁纷纷称快。

实际上,儿童的复杂心理你根本想象不到。

父母们护短的同时,孩子们形成了错误的道德观,也侵犯了受害者的正当权益,伤害了别人的心,当自己的孩子闯祸之后,明智的父母会抓住机会给孩子上一课,教他们如何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。

科尔伯格(L.Kohlberg)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发展理论, 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的阶段,其中第一阶段为服从与惩罚定向,即儿童认为服从规则就是道德的,而违反规则的人就是不道德的,同时他们会以被惩罚与否来衡量对错。

如果他们或其他人的行为受到了惩罚,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事,反之亦然。

道德发展水平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,他们会想方设法地避免惩罚,如果他们犯了错,他们就会感到紧张不安,并可能通过美化、否认等方式来掩盖自己的错误,即撒谎。

所以父母们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会保持对自己的绝对信任。

那么如何应对孩子的撒谎呢?

首先,我们应该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撒谎。

有些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,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一定经常惩罚孩子,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简单有效,但有很大的副作用,即让亲子之间失去信任感,甚至会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和恐惧。

相比于惩罚,父母们应该更多地利用强化机制,即奖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反应,而对其不当的行为不予关注,同时,当孩子屡教不改时,适当的惩罚也是有必要的。

有些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得某些利益。例如小明考砸之后将自己的分数改为高分,希望以此让父母兑现承诺,给自己买最爱的玩具。

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通过撒谎来获利,一定不要对孩子大发雷霆,因为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道德发展水平的第二阶段,即天真的利己主义,他们倾向于遵从自己的习惯以获得奖赏。

这一时期的孩子比较功利,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夸奖和奖赏,这是人之常情。

只不过方式有所不妥,父母应该及时制止,用巧妙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,在不伤害他们自尊的情况下引导他们用合理的方式赢得奖励。

有些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注意自己的"形象",他们想要在别人面前当一个"好孩子",这一阶段被称为"好孩子"的定向。

"你一定要听话,不然妈妈就不喜欢你了",从小时候起,孩子们就无数次听到父母说这句话,他们牢记心中,避免被他人否定和讨厌。

所以当他们犯错时,他们意识到自己离"好孩子"的形象相去甚远,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,避免他人的谴责,于是便可能选择撒谎。

对此,父母们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,让他们清楚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,撒谎隐瞒只会在坏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
还有些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,即普遍的伦理原则。

何为道德?在他们看来,遵从自己的良心就是道德,违背自己的良心就是不道德,所以他们是比较独立、有主见的孩子,他们坚守自己的道德,并不会因为外部因素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态度。

他们可能会因为不想让对方难过而撒谎,可能会因为不想另外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闹僵而撒谎,他们的谎言是善意的谎言,很多时候他们都致力于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。

所以不要再问孩子会不会撒谎这个问题,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,撒谎并不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磨炼的技能,父母应该做的是探究孩子撒谎的动机,从而正确引导他们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极家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